核心素养下如何让英语课堂更有梯度
江西省永修县第二中学 徐珍珍
在当前教育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学生对课堂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需要满足学生对知识需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有温度有梯度的课堂,注重学生素养,实现课堂的高效。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巧设教学环节,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更有梯度呢?
一、巧用现代多媒体资源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的组合在一起,在积极调动学生的视听、视觉、听觉、感觉等情况下,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比如在2024年10月份举行的全省英语新教材培训会上各位名师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作为单元课堂实例,在示范课Section A How do you spend your school 和Section B How different are people's daily routines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豆包和AI现场连线各种现代科技技术,让课程更形象生动,让学生处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对话操练,通过课堂在线搜取多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原本认知之内(doctor,teacher,farmer and worker and so on)和之外的各种职业(如 bin work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cialist and data analyst)及其特征,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这样有梯度的课堂既上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又提高了综合素养。又如在教授关于动物的内容时,除了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播放Human and Nature Documentary中有趣的动物纪录片片段,展现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又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的是一举两得。
二、模拟真实情境开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创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可以极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如餐厅点餐、机场候机、超市购物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以Go For It Grade 8 Unit 1 What's the matter为例,教师在询问Is Everyone Here? 引出学生缺席的各种原因,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医院看病的情境为例,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使用英语交流病情来熟悉Have a fever, have a cough and、 have a headache和治疗方案 take your temperature, take X-ray,take the medicine and have a good rest 等各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梯度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由浅入深地进入文本语境开展针对性学习,学习与理解如何询问病症,如何陈述病症,并针对不同病症给出相应的建议。运用导学单引领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深入理解,学生从而实现语言内化。又如,在学习购物话题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对话,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英语游戏
英语教学游戏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针对教学重难点,为丰富课堂层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而创设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很好地将游戏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具体,融玩乐为一体,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趣,活跃了课堂,落实了目标。如在2024年全省英语培训中 以Go For It Grade 9 Unit 9 I Like th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为例,上课老师通过设计五个环节,包括歌曲趣味分类POP music, soft music, country music ,classical music and Jazz等来听词识曲、有奖竞猜歌手、分组竞争、趣味选择定语从句和现场造句来帮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音乐及文化素养。学生因为游戏的竞争性而更专注于课堂,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走进生活实际,加强实践能力
“教育即生活”。课标要求我们“创设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融入教学,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像用英语介绍购物、旅游经历等。例如在 Go For It Grade 8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在讲解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之前,给学生展示了真材实料 有 bananas,milk and blender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继而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材料,在观看了教师如何制作奶昔之后,学生们跃跃欲试参与其中起实践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并且在制作其他奶昔时,学生学会创新,因为 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milk shake。最后的作业设计可以是给父母制作奶昔,这样可以不仅可以达到向父母表达爱意,也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真正让学生领悟到Enjoy English,Enjoy your life。这样有梯度的课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课堂也具有浓浓的人情味,从而让英语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
五、融入文化元素,提高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是丰富英语教学、提升课堂涵养的重要标准,体现生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文化元素的有机运用,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知英语激情,利于学生在文化熏陶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深度感知和自信。如在讲到圣诞节时,教师可以介绍圣诞节的来历 three spirits of Christmas、传统习俗和相关的英语表达,像“Merry Christmas”“Christmas tree”等,使学生在感受文化差异的同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在Go For It Grade 9 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本单元的话题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其中Section B reading part 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节阅读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孔明灯(sky lanterns)、剪纸(paper cutting)和泥塑(Chinese clay art)等,通过介绍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讲到孔明灯和剪纸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孔明灯和剪纸的来历,亲手制作,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使得学生在感叹前人的创造之余,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课后作业设计小作文,学校举办一场“传统文化艺术展销会”,要接待一些交换生,需要选拔学生志愿者,学生需要详细介绍一种传统艺术的来历,制造过程和象征意义等,如此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从而成就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所处教学环境、学生能动力、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内容、教学元素的整合等有良好的预判。同时,巧用现代技术,巧设课堂形式,融合生活元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温度才有梯度。(徐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