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招生改革的关键在构筑有公信力的过程评价

  熊丙奇  1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

  熊丙奇

  1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提高分值占比。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力争2023年前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分值占每门科目的10%。探索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牵牛鼻子”的改革,要推进基础教育做到“五育并举”,摆脱功利化、短视化,就必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但是,在具体推进、落实时,需要避免重视“结果评价”的传统做法,应强化“过程评价”,并推进深层次的办学改革,确保过程评价的公信力。

  把美育、体育、理化生实验纳入中考,并逐渐提高体育分值,这主要是为了扭转基础教育不重视美育、体育,甚至不开设理化生实验课等急功近利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有部分理工科专业的新录取研究生,从小学到考上研究生,居然没有做过实验,原因是,中考不考实验,于是学校不上实验课;高考不考实验,理化实验变为“讲实验”;考研不考实验,大学也不要求学生做实验,为考研“放行”。这是典型的应试倾向,即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教学应试化、不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教学边缘化,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所接受教育的完整性,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质量。

  把美育、体育、实验纳入中考,也必须防止这些科目教学出现新的应试倾向。事实上,体育中考,就已经出现这种倾向,有的学校上体育课就完全围绕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组织教学,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技能;家长也不重视学生的平时体育锻炼,而是通过请培训老师突击训练的方式提高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校外培训也和学科类培训一样出现“应试体育”倾向,存在加重学生负担和家庭焦虑的问题。

  把美育、体育和实验纳入中考,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如何评价至关重要。如果只用一次集中测试的成绩确定美育、体育和实验的中考成绩(哪怕也有平时成绩分,但所有同学的平时分都差不多,主要通过集中测试加以区分),那么,就会演变为新的应试,只有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上美育课、参加艺术活动;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上实验课、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评分,把这作为最终评分的重要依据,才能引导学校重视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体育课以及实验课,并进而保障美育师资、体育师资、实验设备设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客观而言,推进过程评价,是当前评价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的最大难点。而要破除“唯分数”论,推进“五育并举”,就必须强调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但是,实施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就要引入学校评价、教师评价,而家长、社会公众对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缺乏信任。当前社会舆论对过程评价的普遍看法是,如果涉及学校整体升学成绩的过程评价,每所学校必定尽可能给学生满分,如果必须有所区分,那有权有势的家长就会动用关系让孩子获得更高的分数。所以,当前很多学生的体育平时成绩分都是满分,基于此,体育纳入中考,就只能强化集中测试了。

  要让过程评价具有公信力,首先,应该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尤其是落实和扩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由专业的教师委员会负责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规划》提出,要落实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提高学校办学治校水平。

  其次,充分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中的作用。我国各地学校早已在智慧校园方面进行了探索、建设,但存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刺激应试竞争的问题,少有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之中。《规划》提出,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工程,聚焦课程、教学、评价、治理等环节,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行“无感式” “伴随式”课程与质量监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若这一举措推动良好,将有助于美育、体育以及实验的过程性监测与评价,包括学校是否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以及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

  https://www.sohu.com/a/498934953_115354?scm=1002.590044.0.10376-1025&spm=smpc.ch25-exam.fd-news.14.1635995842145aJfmcu2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教育周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hinaeduinfo.com.cn/2021/11/606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