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瞭望 | 沉浸式思政课来了

  从南昌到瑞金,从井冈山到于都,高校师生在走读中实地触摸党史,既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不断线”,还把“红色走读”这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上得更实了,也更活了  “革…

  从南昌到瑞金,从井冈山到于都,高校师生在走读中实地触摸党史,既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不断线”,还把“红色走读”这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上得更实了,也更活了

  “革命先烈的事迹在课本中学过,但当亲眼目睹烈士留下的遗物、写在临别之际的家书时,感觉有一种精神力量被种在了心里。”

  “红色走读”重点在走,青年学生在走读中感悟,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地,实现课堂思政和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兴文 高皓亮 黄浩然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20多岁,明知是赴死,为什么还毅然决然前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日前,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作品巡回展上,东华理工大学“青春筑梦”队成员们谈到走读作品时动情地说。

  创新“云上游、线下走”方式,上百万学生线上云游、数字展馆访问量超7100万人次;上百所高校千余支团队利用假期周末实地走读……近年来,江西省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红色走读”活动,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现场,青年学生成为主角、主创,他们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百年大党奋斗故事,创作动漫、短视频等作品上万件,一些作品在网上成为热款。

  5月30日,南昌师范学院的师生正在表演《红军班长马奕夫》 周密摄/本刊

  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今天的青年学子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江西省各高校学生用一件件爆款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青春筑梦”队的成员张可、历雨婷、马蕴慧等人,先在线上云游革命纪念馆,再有针对性地到实地走读。白天,他们到实地观看旧址文物,晚上,聚在一起碰撞创意,由他们创作的短视频《20岁的他们和20岁的我们》上传到互联网后,播放量超过百万人次。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江西省持续推进“红色走读”活动,组织学生线上云游江西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支持学生组成团队实地走读。

  结合“云上游、线下走”创新方式,广大青年学生与革命先烈展开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2019级学生张凡的云游作品《我的太爷爷是烈士》,以亲人视角动情讲述她的太爷爷张洪万的故事。作品回顾了革命烈士张洪万从学徒、开店到成为江西万载县早期的革命者,坚持斗争直到被叛徒出卖、光荣牺牲,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引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

  “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是太爷爷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也让他经受了人生中最大考验。”张凡说,太爷爷就义时年仅34岁,太奶奶说这是太爷爷心向中国共产党、心向人民的完美诠释。

  井冈山地区,有这样一首歌谣广为传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上山前,江西财经大学一位学生以为红米饭、南瓜汤很好吃,吃饭时盛了满满一大碗,嚼了一口发现难以下咽,最后拌着白米饭和汤才吃完。“正是凭借‘红米饭,南瓜汤’酿造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才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向胜利。”他说。

  叶仁荪说,“红色走读”活动出现三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想到学生参与度超出预期,全省上百所高校、超百万名学生参与;二是没想到影响力超出预期,截至5月31日,数字展馆访问量超过7100万次,留言接近4万条;三是没想到学生创意超出预期,学生创作动漫、短视频等走读作品上万件。

  从南昌到瑞金,从井冈山到于都,高校师生在走读中实地触摸党的历史,既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不断线”,还把“红色走读”这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上得更实了,也更活了。

  在沉浸式学习中加深理解

  从挑粮小道到长征小路,从上饶集中营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旧址,高校学子现场追寻感悟。

  “对于我们成长在和平时期的一代,这是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一课。”在江西于都走过一段红军长征的山路后,南昌师范学院学生罗晓娴说,越是体力不支,越能感受红军战士穿着草鞋长征的艰辛,对眼下的幸福生活越发珍惜。

  受访师生说,“云上游、线下走”契合了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沉浸式学习不仅增进了情感认同,更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肖心珂说,红军师长张子清在得知医院缺盐时,毅然把自己洗伤口的盐捐出来,“张子清献盐”的故事让自己深刻了解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

  推动“四史”宣传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和学科专业相结合,华东交通大学开展“百位博士讲党史”活动。截至5月底,百名博士均结合学科专业讲述了党史学习教育课程。

  在走读中,东华理工大学学生马蕴慧对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印象最为深刻。“一些革命先烈的故事在课本上学过,但当现场目睹烈士留下的遗物、写在临别之际的家书时,感觉有种精神力量被种在了心里。”她说。

  让青年学生成为主角

  记者在线上看到,江西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都由金牌讲解员讲解,应用AI、VR新技术全景数字化呈现,可360度浏览,还可发弹幕实现留言互动。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卢福财认为,大学生对互联网有天生的亲近性,线上云游改变了老师台上教、学生下面听的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高校思政教育要创新授课方式,主动将课堂向线上延伸。

  “红色走读”活动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讲述党的故事,让青年学生成为主角,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内生动力。

  在创作手绘漫画《重回八一队》作品过程中,为核准细节,东华理工大学的学生团队前后四次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学生们表示,“红色走读”重点在走,青年学生在走读中感悟,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地,实现课堂思政和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

  一系列有趣有效的“红色走读”实践,正在成为常态化教学工作。

  目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将“红色走读”纳入实践教学,赋予创新实践学分。

  南昌师范学院学生依据红军战士谢志坚和妻子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红色剧《一双草鞋》,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演至动人处台下观众眼眶湿润。

  “学生从听众变成创作主角,他们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常颖说,南昌师范学院成立“青风学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创演12个主题故事会,面向全省各地巡演4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3000多万人次。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胡鑫说,团队深入挖掘史料、走访脱贫户,还认真研究网络传播特点,以微电影形式创作走读作品《探寻·传承》。“走读不只是走走看看,要把感动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愿听爱听。”胡鑫说。■

  https://www.sohu.com/a/473274835_267106?scm=1002.590044.0.10374-1023&spm=smpc.ch25-college.fd-news.68.1624331927253bgjKOiN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教育周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hinaeduinfo.com.cn/2021/06/5656.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