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肖诗坚:推行“乡土人本教育”,培养热爱家乡、敬爱自然的孩子

看点:2021年两会期间,乡村学校日益明显的“空心化”现状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城镇小学“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也使农村学校日益“…

看点:2021年两会期间,乡村学校日益明显的“空心化”现状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城镇小学“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也使农村学校日益“空心化”,导致出现“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教育何去何从?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境内,一所乡村小学完成了从人数骤减到稍有增长,甚至有县城的家长专程把孩子送来这里求学的转变。依托乡村资源推行乡土人本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更加关注“人”的成长而不是成绩……这俨然就是一所大山深处的未来学校。

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这一切改变都源自于一个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跨国公司高管,后又投身教育公益的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田字格公益机构创办人肖诗坚。

肖诗坚和田字格公益团队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开发推行“乡土人本教育”,构建“5+1课程”,培养热爱家乡,尊敬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的孩子。全新的教育理念让乡村学校更有活力,乡村教师的教育活力被点燃了,学校的课程也非常受乡村儿童的欢迎。目前,“乡土村小”项目已惠及20所村小的1800名孩子、近百名乡村教师,并计划于今年扩展到50所村小。

“虽然乡村学生在减少,但乡村学校并不会消失。”肖诗坚和田字格公益团队的探索为乡村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公益之路:从跨国公司高管到投身乡村教育

肖诗坚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读完硕士后回国发展,曾担任跨国公司中国大区市场总监、东亚大区CEO。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改变她选择社会学专业时的初心:“实际上我就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要投身公益事业,另外我觉得农村问题就是社会学问题,所以关心农村、研究农村一直是我的一个兴趣和使命。”

2010年,肖诗坚成立田字格助学机构,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助学和支教服务,7年的时间里,田字格先后帮助了1700余名农村高中贫困生。

然而,肖诗坚发现,这些孩子“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却不足10%”。此外,通过对已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追踪,令她感到难过的是这些孩子的命运并没有因上大学而改变多少,“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对乡村的情感又在逐渐淡漠”。

之后肖诗坚和团队开始涉足支教领域。2016年,肖诗坚亲自带着团队来到贵州省正安县格林镇,成为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校长,她的初心很简单‘属于孩子的教育’是说教育必须从孩子出发,以孩子为中心。”

“我们的宗旨是帮助中国贫困地区青少年及儿童实现其读书梦想,并为教育公平而努力探索。”肖诗坚介绍。

田字格推广“乡土人本教育”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反响非常好,全新的教育理念让乡村学校更有活力,乡村教师的教育活力被点燃了,学校的课程也非常受乡村儿童的欢迎。

推行“乡土人本教育”,培养热爱家乡、敬爱自然的孩子

在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肖诗坚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开发了一套以“生命,自然乡土及传承”为核心,从乡村本土资源为基础,在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及经验中提取课程元素开发课程,推行“乡土人本教育”,“乡土人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尊敬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

“乡土人本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立足乡土。“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课程、学习都和村庄,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和身边环境的互动了解身边的事物,从他们的生活环境开始开启学习历程。只有在熟悉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学习的开始就让他接触很遥远或者完全陌生的内容,就很难激发起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肖诗坚介绍。“所以,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去欣赏家乡的美和价值。”

其次,“乡土人本教育”帮助孩子们走进自然,敬爱自然,镶嵌在自然之中的教育可以更好的孕育儿童的好奇心、对环境及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因为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恰巧就“生长”在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中,植物、动物、昆虫种类非常丰富,所以孩子们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探索,了解自然。

第三,“乡土人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首先体现在课程设计方面,在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学生可以自主选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学校有100多个课题供孩子们选择,孩子们可以研究人是从哪里来的,也可以研究为什么咬了一口的苹果会很快就发霉。老师通过选择课题、实验研究、资料总结、团队合作、论文撰写,成果答辩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是项目式的,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评价方面,考试分数只是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学生评价中很小的一部分,学校的评价还包括每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师生关系相处的怎么样等等。

“乡土人本教育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以其经验出发。顺应个体兴趣、需要、经验及差异,重视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教育。我们希望培养热爱家乡,敬爱自然,关注生命,能够自信的走向未来的孩子。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怎么做一个善良的、有担当的、有合作精神的人,以及如何与小伙伴、与身边的人相处。”肖诗坚介绍。

兴隆小学的学生们在上农耕课构建5+1课程:扎根乡土之中,孕育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

肖诗坚给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带来的改变还体现在课程上,在进行乡土人本教育实践过程中,肖诗坚带领团队构建了5+1系统化课程:

◆ 日修课:晨礼、餐前感恩、暮省、晨读、午读、圣训、劳作等每日修炼课程;

◆ 基础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课等;

◆ 轴心课(特色课程):生命课、乡土课、人本课、跨学科综合探究课程;

◆ 共同生活课:公共议事课、校园经营、志愿服务三大内容;

◆ 自主修习课:自主学习、选修课程;

◆ 行动与分享:兴隆大舞台课、嘉年华、研学。

“五大课程中基础课占了50%的课时,符合国家课程标准,采用国家统一教材,但使用创新的教学形式,而且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分享、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就这样,孩子们基础课所学知识可以在特色课中综合、实践和应用,特色课则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肖诗坚介绍。

去年疫情期间,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一次项目式学习就很好的展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在学校布置了一间“疫情馆”,里面分别设置有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室、X光室、患者之家等,小朋友们可以分批进行角色扮演,进入“疫情馆”体验,从怎么判断生病、发烧,到怎么叫救护车,到如何穿隔离服,如何做核算监测。孩子们不但学习到关于病毒的知识,还能更好的理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兴隆实验小学还通过公共议事课、公投活动、学校法庭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与管理中,培养孩子们的“利他”与“共好”精神,形成“共同讨论” 、“共同建设”、 “共同管理”的兴隆文化。

在肖诗坚看来,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中国乡村特点及农村孩子需要而创建的,是有理念、有课程、有教学方法的教育。“乡村教育应该扎根在乡村,需要在乡土之中孕育而生,而不是简单地从城市移植,乡村教育的出路就在于是否能创造并拥有专属于乡村的教育。”

“种籽老师”就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在乡村学校的教育变革,教师团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贵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教师结构也比较复杂,教师团队一部分是本地老师,他们大多是80年代转正的在编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法,只追求分数,推行“乡土人本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他们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

另一部分老师是田字格公益在全国招募的支教老师,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年轻的90后,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不乏有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和清华大学硕士,他们志愿到山区进行三年的支教。

于是,因为教育理念的冲突,一些本土老师选择离开,还有一些选择了留下,适应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肖诗坚看来,这些“种籽老师”就是乡村教育的希望,因为 “农村教育的真正改变需要也必须由乡村教师来完成,而乡村教师改变的开始则是教育热情的点燃”。

“我们的教师也有薄弱的地方,例如很多支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很多本地老师转型较慢,所以我们就通过课程体系来弥补。”肖诗坚认为,“乡土人本教育”就是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小而美”的乡村学校需要政府、社会力量联合推动

近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城乡间流动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在一些乡村地区,学生人数减少导致的农村学校日渐“萎缩”,逐渐成为“空校”的现象已很普遍。在此背景下,是彻点并校把学生集中在中心学校进行教学, 还是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小学成为教育界一个热点话题。

肖诗坚也认为,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在过去的20年中十分迅速,这造成了乡村人口骤减,但是现在乡村学校里面留下的孩子基本上是走不了的孩子,家庭条件和学习相对更加困难一些。“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对这个群体给予关注和帮助。”

“小班小校的优势在于利于‘人本’教育。小规模学校里师生比高,教学空间大,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户外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便于展开。所谓自然教育、乡土教育也都更适合在小规模学校中展开。肖诗坚介绍。“其次,建设‘小而美’的学校需要有有情怀的校长,有热情的教师,需要他们愿意待在乡村,为乡村教育付出他们的辛勤努力。要想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国家政策给予倾斜、支持。所以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学校不单单靠学校,更需要政府、社会力量联合推动。”

关于未来教育,肖诗坚认为未来教育一定是多元对,要允许各种各样的教育出现。“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好的学校,只有好的教育生态,好的教育生态可以让各种教育百花齐放。”肖诗坚说道。

https://www.sohu.com/a/442303036_484992?scm=1002.280027.0.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8.16154326694894iCESOq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教育周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hinaeduinfo.com.cn/2021/03/5318.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