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独具泉州特色的“海上枫桥”模式
——泉州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述之七
泉州拥有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541公里,岛屿多。广阔的海域辖区内,渔船争抢捕捞桁地、船舶碰撞摩擦、跨区域渔民纷争等问题,给海上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泉州把“枫桥经验”从陆上“嫁接”到海上,探索打造独具泉州特色的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中央扫黑除恶第4督导组下沉泉州,要求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赋予这一创新模式以新的启发——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综合施策,海上海岸齐发力,创造安全稳定的新环境。
□记者 林铭珊 通讯员 陈清波
社会力量介入调解 海上纠纷化解率达98.31%
上个月,石狮祥芝镇一起沉船事故引发矛盾,双方最终在石狮市祥芝渔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握手言和。会会长蔡清筑回忆,今年3月,两艘祥芝籍渔船在台湾浅滩附近海域相撞,其中一艘沉没。经渔政部门判定,沉船方负次要责任,由事故主要责任方支付赔偿金额。“双方因为赔偿金额问题进行激烈争吵。协会全员出动,努力做通双方的思想工作,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让化解更接地气,协会组织了数名老船长调解员,在石狮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牵头下,就赔偿金额展开讨论,历时4个多月最终调解完成。
“通过行业调委会化解涉渔纠纷是推行海上‘枫桥经验’的有力举措,充分调动了祥芝渔业生产各方及相关方直接或间接参与纠纷调解中,正是‘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化解矛盾的传承与发展。”祥芝镇党委副书记陈文晖介绍。2016年以来,调委会共成功调解涉渔各类矛盾纠纷236起,达成调解金额2070万元。
这起成功案例亦是泉州市推行“海上枫桥”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海域矛盾纠纷化解的真实写照。泉州市创新构建“民间调解组织—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全链条化解体系,在福建海警二支队两艘舰艇上建立调解委员会,在港口建立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实现第一时间出海、海上纠纷快速调处不上岸。“在党、政、军、警紧密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及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发挥人民群众力量,着力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体系。”市扫黑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据悉,2016年以来,泉州市及时调解海上矛盾纠纷1308起,调解成功1286起,化解率达98.31%。
建立海上110联动体系 合力实现海域管控无盲区
去年10月12日17时30分许,海警35004艇正在晋江围头湾附近海域执行巡逻管控任务,突然听到电台有船舶发出呼救:“泉海88号船舶触礁搁浅,船舱大破损进水严重,船上有船员16名,正迅速下沉!”情况十分紧急,警艇果断改变航线,全速赶往事发海域。当时,海面大浪滔滔、狂风不止,警艇只能小心翼翼、一次又一次地接近货轮,利用靠近瞬间迅速将船员转移。“如果海警官兵们晚来一步,我们就要被大海吞噬了!”船长心有余悸地说。
这起事故营救反映了海警在执行巡逻管控任务时遇到突发事件的灵敏应对。近三年来,仅海警二支队就解救遇险人员1658人。事实上,“海上枫桥”模式下的海域巡控绝非单兵作战,而是集合了多方力量,实现海域防控无盲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泉州市创新建立“海上110”联动体系,形成海陆联防联控合力。整合汇聚海防、公安、海事、海洋渔业等部门的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科技管海。1800人组成的治安信息员、中心船长队伍覆盖沿海各乡镇。新建整合高清视频监控1600余路,初步实现沿海岸线高清视频的全域覆盖。更新完善辖区治安基础数据,落实海上治安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强化对海上船舶动态的监管力度,提高海上治理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加强对海上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全覆盖,辅以重点航路、码头的49路CCTV监控,形成了海上船舶全面管控格局。
通过技术覆盖和各方合力,2016年以来,泉州市迅速解除海钓、海上观光、渔船碰撞、人员落水、渔船失去动力等险情410余起,成功救助3909人,挽回经济损失10.6亿元。
来源:泉州晚报